阅读历史 |

第293章 独孤求败(七千字更新!)(2 / 5)

加入书签

任何人。”陆严河摆摆手,“只是为了方便一些工作上的事情。”

黎晓问:“你跟京台合作的那部剧,是你自己写的剧本?”

陆严河点头,说:“准确的说,是我们导演白景年想要拍这么一个故事,于是写了一个故事的概念,要六个年轻人做主角,三男三女,他们在一座繁华的大城市里生活、工作、追求梦想,成为很好的朋友,我就根据他写的这个概念,写了一个剧本。”

黎晓点了点头。

“不过我到现在都没有想出来一个合适的名字。”陆严河说,“不知道取一个什么样的名字会觉得合适。”

黎晓问:“名字不是很容易取吗?我看现在很多什么《温暖的,甜蜜的》《滚烫的人生》之类的名字。”

“一个剧的名字肯定还是要跟这部剧本身的气质像一点才会好,也不想用一个挺矫情挺文艺的名字,因为这是一个情景喜剧,讲的是最自然、最松弛的故事,最好就是那种一说出来,大家就知道是这部剧,没有太多修饰性的词语。”陆严河说。

黎晓闻言,说:“你们六个人做主角,讲你们六个人的生活和工作,梦想和友情,那就围绕这六个人想个名字好了。”

黎晓一句话在陆严河的脑海中一石激起千层浪。

陆严河想起了一个很久远的名字。

《老友记》的别称——

《六人行》。

陆严河不想用《老友记》,是因为故事一开始的他们并不是老友,英文名就是《Friends》,直译是朋友,在中文的语境中太普通。

但是《六人行》却莫名适合这个版本。

句式是来自“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三人行”,“六人行”三个字完全地符合了陆严河关于名字少修饰而凸显主题的标准。

-

陆严河终于确定了《六人行》这个名字。

而第一轮试镜结束以后,共有十八个演员进入到第二轮试镜。

这一轮也不是试镜了,而是面试。

第一轮会请他们做一个小的情境表演,看看基本素质,这一轮就是单纯聊天,看演员本身的性格和素质。

第二轮试镜,颜良和温明兰也来了。

陆严河想听听他们的意见。

既然是六个人一起主演这部戏,演员之间的感觉也是很重要的。

-

大家一起交流意见的时候,陆严河才发现,原来每个人看演员的角度和标准都是不一样的。

白景年就特别喜欢一个叫柏锦的女孩。

“长得很俊一姑娘,眼眸之间有英气,人也开朗,你看她言行举止什么的,都跟李丽丽很像。”

“但是李丽丽其实是一个挺傻大妞的女孩,形象上确实很合适,但没有李丽丽身上那种会做傻事的劲儿。”胡思维就有不同观点,“相反,我还觉得何荞田那个样子更像李丽丽一点。”

“何荞田长得没有柏锦漂亮。”

“两女孩都挺漂亮的,只是气质不一样。”胡思维说,“你就喜欢柏锦那种有点英气的姑娘。”

白景年:“何荞田感觉就是一演小姑娘的样子,你看她那样子,像是敢在婚礼上逃婚的女孩吗?”

白景年是嫌何荞田太温婉甜美了。

这两个人争执一番后,各自说服不了对方,就来问陆严河的看法了。

陆严河觉得他们两个人说得都挺有道理的。

“光是从她们今天来看,可能也看不出太丰富立体的东西来,要不请她们一起试妆,看看谁更适合李丽丽。”

在《六人行》中,陆严河写的李丽丽就是照着《老友记》中瑞秋的样子写的。一个漂亮、但生活中完全不以“美艳”动人的普通女孩。而柏锦和何荞田都让陆严河觉得稍微差了一点,不过想要让演员跟角色百分之百的适配,本身这个想法就不合理。所以陆严河才说,也许可以再看看。

真要陆严河做选择,陆严河觉得让柏锦去演周之西这个在三个女孩中最男孩气的女孩是最合适的。

本身陆严河写的也不是一个假小子,而是一个言行举止比较不太在乎女人味的女孩。周之西在《六人行》中是区别于陈晚秋的自律文艺和李丽丽的马虎大条的,她有她执拗的小性格,以及看似最有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思维,实际上却在很多行为方式上有异于常人。

柏锦这种跟一般女孩不一样的气质,就跟周之西很贴合。

至于何荞田,陆严河觉得她的形象不适合演这部剧,更适合去演一些邻家感强一点的角色,比如接下来如果需要一个来客串的某个主角的妹妹这样的角色。

只是陆严河是第一次参与选角,他对自己的想法不确定是否正确,所以,他也没有轻易发表自己的意见。

陆严河不会因为这个剧本是他写的,不会因为看过成功的作品是什么样子,就自以为有了可以在这里叫板所有规则的能耐。就像《记·念》这首歌,人家能在节目上一唱就红,他搬过来唱,也只是得到了不错的好评,小红了一把,真正把这首歌唱红了的人,是宋林欣。

如果认为直接搬运过去那些作品就可以在这个世界横着走,陆严河觉得自己也太低估了一个世界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