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76章(2 / 3)

加入书签

意向性合同已经签了。”

“什么样的电影?”

“都是文艺片。”何衡说,“也就小陆现在这个阶段可以接,等他再红一点,要开始扛戏了,陈梓妍就不会让他接了,票房不好对一个演员来说影响太大了。”

江玉倩点头,想到什么,又说:“李跃峰他能拿到男二吗?”

“好歹连着小爆了好几部戏,他如果愿意演男二的话,制片方应该很愿意请他来演。”

“那就得提防着点了,他也是那种总是拉踩别人的。”江玉倩说。

何衡点头,“明白。”

-

四月中旬,陆严河又一次接到《凤凰台》剧组的通知,回去补拍了两场戏。

拍完回来的路上,青年协会的王霄给他打电话。

“石夏老师要来我们这里开讲座了,严河,你要不要跟我一块儿去接他?”

陆严河眼睛瞬间就亮了起来。

陈思琦一直在想尽各种办法,想要拿到石夏老师的新作,在《跳起来》上发表。只是石夏老师作为国内纯文学圈子里最顶尖的作家,他近年来来创作数量极度减少,五年没有再出版新的长篇小说不说,短篇小说和散文,一年也就顶多三到四篇,都被国内顶尖的纯文学杂志瓜分了,像《跳起来》这种商业文艺杂志,根本难以拿到。

尽管如此,陈思琦一直没有放弃过。

“我们既然要做最顶级的商业文艺杂志,那所有涵盖在内的、最好的作家,我们都要邀请过来。”陈思琦当时就是这么说的,“能够把石夏老师的新作拿到我们这里首发,就等于打开了搞定其他作家老师的大门,石夏老师就有这么高的地位。”

当时陆严河还戏言了一句:“我们一年只能够出版十二期的《跳起来》,能够容纳这么多的作家和作品吗?”

陈思琦说:“我们现在一个月只能出版一期,是因为达到我们标准的内容不够多,不够丰富,如果以后我们的稿子越来越多,甚至十二期都放不下,我们当然可以做增刊,甚至做半月刊,如果还不行,我们甚至可以推出第二本、第三本杂志,只要有足够好的内容,有让大家愿意购买和阅读的内容。”

陆严河知道陈思琦对《跳起来》寄予了厚望,但没有想到她的厚望这么厚。

他很吃惊。

在这样一个时代,《跳起来》难道还能够在保证自己活下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吗?

这个疑问只在陆严河的脑海中划过了一秒,随即就给了自己肯定的答案。

不要思考能不能做到,先努力去做就好了。

所以,现在有机会可以跟石夏老师见面,陆严河马上就同意了。

“多谢学长,我去,什么时候?”他问王霄。

“这周六。”王霄说,“讲座时间是周六晚上。”

“好。”陆严河一口答应下来。

-

陈思琦一听石夏周六要在振华开讲座,马上就买了一张周六上午飞玉明的机票。

“我要过来,你帮我预约一下进你们学校。”陈思琦说。

陆严河早就猜到了陈思琦的反应,笑着应了。

“石老师其实是一个很和蔼也很有趣的人。”

周六跟王霄去接石夏老师的时候,陆严河跟王霄说。

王霄很惊讶,问:“你见过石老师吗?”

“之前《跳起来》做过一期石夏老师过往作品的回顾,专门请石夏老师写了一段感想。”陆严河说。

“幸亏是请你来了。”王霄说,“这一次我都没有想到石夏老师会答应来我们学校开讲座,虽然他也来过几回了,这还是一个要再版他之前作品的出版社牵线,以前他搞讲座这种活动比较多,现在很少出来了。”

“我们当时也问过他这个问题,毕竟他是少数几个小说销量超过千万册的大作家。”陆严河说,“很多人都很喜欢他,尤其是他的一些语录,很难得,在网上很红,当时石老师就说,这几年很多地方找他,都是冲着他的热度和名气去的,并非真正的文学讲座,他懒得搞这些。”

王霄点头,“难怪,我们跟他的出版方对接讲座这件事的时候,他们就很明确地要求现场提问必须跟作品相关,不能问一些跟作品无关的问题。”

两个人到了石夏老师家楼下。

今天的车是通过青年协会,联系了学校的一辆公务用车,七座。石夏老师由一位出版社编辑和他本人的一个助理陪同,一块儿上车。

“石老师好,您还记得我吗?”陆严河率先热情地打招呼。

“记得,又不是好几年没见了,不是刚见过吗?”石夏笑了笑。

他的头发都白了不少。

不过,看着并不苍老,仍然是中年的状态。

陆严河仅仅寒暄了两句,就闭了口,他不想做一个话多的聒噪之人。

王霄也是跟石夏打了招呼以后,就安静了下来。

陆严河跟王霄在一块儿的时候,很少有见到他安静不说话的时候。他这一安静,反而让陆严河有些不习惯、不适应了。

反而在这个时候,石夏忽然笑着调侃:“你们两个年轻人是不是见到我比较拘谨,所以一个个都不说话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